写文章不能当成专栏写。
否则一打开电脑,自己先把自己给吓死了!
为什么呢?
因为“文章千古事,得失存心知”。
只要一想着这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,那基本就完了,基本上你就写不下去了。
中要一想着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,就不由自主的开始装逼了。
写文章,应该当成学生时代手边的笔记本,随心所欲,每天都记录一点生活,当一段时间过去之后,回首再翻着看,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。
记录的东西可以随心所欲。
围绕着自己想用来赚钱的主题来写,更能符合“波的叠加”,每一次细微的叠加,到最后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威力。
昨天开了一天的车,回到广州家里,非常时期,查的非常严,在高速路下路口,还有进小区时,都有专人在量体温。
看到这些,我就放心了。
今天一位红颜好友转发来某培训机构的一份通知,2月和3月的线下大课都取消了,至于以后开课的日期待定。
这个也很正常,非常时期,线下凡是面对面的行业,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。
威机,威机,是威险,也是机会!
比如,这次的疫情威机就给线上的教育带来了大量的机会。
而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,也正好借这个机会来多学习一些。
知要透,用要狠,方能有智慧。
知不透,用不狠,就会形成“知障碍”。
比如,2020年,很多人会被以下的名词搞的更加焦虑:
躬身入局;
我辈;
攀岩模式;
苟且红利;
中国红利……
这些新名词又引发了新一波的经济焦虑。
再比如,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。
一个朋友每天把时间从早到晚安排得满满的:
早晨闹钟响起:
他眼一睁,立马抓过手机,打开“得到”,倾听60秒罗胖教导。
刷牙与吃早饭时,
打开“喜马拉雅”,“完成了30分钟的音频学习。”
然后,他出门上班。
地铁上,再点开“知乎live”“听了三个知名答主的经验分享。”
中午吃饭与午休的时间,
又点开了“在行”,“抓紧学习了《如何成为写作高手》。”
下班路上,
他又打开“得到”,在上面订阅了5个专栏。
吃完饭,
上床,打开“直播”,“听了李笑来的《普通人如何实现财富自由》。
然后带着满满的充实感,终于无比欣慰地进入了梦乡。
但这样的不去变现的学习只会把自己搞的更加疲惫不堪。
“如果你每天还在看耶鲁公开课,上3W咖啡听创业讲座,知乎果壳关注无数,36氪每日必读,
对马云的创业史了如指掌,对张小龙的贪嗔痴如数家珍,喜欢罗振宇胜过乔布斯,
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……
那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。”
而对一个个体创业者,或者是中小微企业家而言,少去学习什么新的概念,因为“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的事物”,更应该多去想“怎么变现?”。
所有复杂的问题都是有一个个超级简单的问题和答案组成的。
写到这里,我不得不提一个超级有概念的名词“私域流量”。
这个概念跟我们普通的创业者有关系吗?
我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罗列一下吧:
1、 创业需要不需要概念?
答案:创业需要概念。
2、创业为什么需要概念呢?
大部分人可能都无法说个所以然来,其实这个答案也很简单:
概念是为营销做服务的,新概念可以帮助你用较低成本去做营销!
3、新概念是为了营销,营销又是为了什么呢?
这个问题同样非常简单:营销就是为了销售你的产品或者服务。
4、销售产品和服务为了什么呢?
更简单:变现!
5、如何变现呢?
一般三种方式:
卖产品:把你的产品高于成本价卖出去,就赚钱了。
卖服务:为你的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,然后获得相应得报酬。
投资:让你的钱帮你赚钱!
这些问题和答案虽然简单,但是你把他们连贯起来思考过么?你把他们的顺序反过来思考过么?
了解了赚钱的方式后,以选择自己最适合的方式来赚钱,一般大部分的创业型企业都将选择卖产品或者卖服务。
把这四种方式套在各行各业各个工作岗位,于是就产生了不同表现形式的赚钱方式。
2020,少去学习什么新概念,多谈变现!
春节假期快结束了,祝我的朋友们:
1、越来越健康!
2、越来越富有!
3、越来越快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