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,总理称赞地摊经济,
是人间的烟火,是中国的生机。
这几天地摊经济活起来了,城管喊你来摆摊了。
五菱荣光出了一款售货车,两翼一键打开,打开就能卖货。
五菱自己都没啥信心,也没做宣传,一个月只卖了300辆。
结果地摊经济一声吼,今天盘中瞬间涨了120%,电话都被打爆了。
01
往前几年,为了创建文明城市,各地纷纷取缔夜市、打压小摊小贩。
现在为了应对疫情,又开始鼓励地摊经济。
这当然是全球疫情下的不得已。
毕竟,我们有6亿人口每月收入不到1000元。
我们总不能为了城市的面子,让大家忍饥挨饿吧?
形势变了,应对策略就得变。
不能因此就说前几年的整改是错的。
看问题必须要结合当时的环境。
3月疫情之后,成都为了刺激当地经济,“允许小商贩占道经营”。
成都的做法给了低收入者在疫情下喘息的机会。
你只要有双手,愿意劳动,就能找到工作的机会。
总比大家躺着领政府救济好吧。
地摊经济给了大家一个开线下“拼多多”店的机会。
为什么是拼多多店,而不是淘宝店、京东店呢?
02
地摊经济的优势就是,你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开始运营。
不需要交税,不需要铺面租金,不需要装修。
最多就需要象征性交一点管理费。
什么?摆地摊还要交管理费?
你这么说就有点不讲理了,毕竟你收摊以后还要有环卫工人来打扫卫生、来消毒;
平时还得有人来管理,不然的话都来抢摊位,还不打起来。
当然,有些城市连基本的管理费都会免掉。
有时候想想,生在中国还是很幸福的。
可能开店做生意的已经气炸了。
摆摊的不交税、不交租,让我们还怎么竞争?
总之,地摊经济就是让你能够以最低成本开线下店的机会。
而在线上开店卖东西,成本最低的肯定要数拼多多了。
03
拼多多的东西为什么便宜?
首先拼多多刚开始卖的就是地摊货。
地摊货没有品牌,所以没有品牌溢价。
你花钱买的是商品本身,不是什么附加价值。
很多人喜欢逛地摊,不喜欢逛商场。
因为逛商场有压力。
几年前我去国金中心逛了一下LV店,喊了“哎呦喂”就出来了。
自卑了呗。
就如同在路上忽然想上厕所,我不大好意思进五星级酒店去上厕所,而心安理得的去麦当劳、肯德基去上。
地摊货完全不会让人产生自卑感,反而有些优越感。
很多人喜欢砍价之后转身离开,被店家叫住貌似不情愿地成交那种感觉。
满满的成就感。
拼多多最早的那些卖家就是被淘宝和京东“抛弃”的卖家。
为啥?
因为淘宝和京东打假了呗。
而这些商家需要做生意啊,没地儿去了,拼多多收留了他们。
所以一开始我们总是骂拼多多,假货太多。
但骂归骂,人家是真便宜。
而中国有大量的低端消费人群需要这些低端供应链。
04
第二,拼多多的开店成本最低。
你该说了,淘宝开店也是免费的啊,难道拼多多开店比免费还低?
你在京东或者天猫上开店,不是大牌就甭想了,平台还有抽成,咱们就不讨论了。
你在淘宝上开店,基本上要不停的靠度娘和淘宝大学来指导。
人家都叫大学了,可见规则、程序已经细化到什么程度了。
淘宝上很少有生产厂家直接运营吧?
因为淘宝上越来越复杂的规则,必须有专业的团队才能搞明白。
于是出现了很多专业代运营淘宝的。
他们不是比厂家更懂客户,而是更懂淘宝的游戏规则。
拼多多还没有那么多规则,生产厂家可以直接运营。
拼多多上开店有多简单呢?
有人试过,不到两分钟,快的有点不可思议。
上传了个商品,就送了个店铺。
你直接说吧,有啥东西要卖?
你发上去就自动给你开店了。
淘宝开店还要店铺装修吧?
拼多多上根本不需要你额外花成本装修。
05
第三,拼多多的运营成本更低。
同样的商品,拼多多比京东和天猫上要便宜10%以上。
道理很简单,拼多多商家不需要给平台抽成,便宜的其实是平台费。
淘宝商家也不抽成,但是价格依然无法跟拼多多比。
因为淘宝商家主要成本是广告费。
淘宝商品浩如烟海,用户怎么找到你呢?
靠广告啊。
淘宝保留了PC时代的搜索习惯,用户找商品要先搜索。
你要想排在前面,就得做广告。
可是同行们也在做广告啊,淘宝把谁排前面呢?
很简单,你们自己竞价吧。
同行之间,商品利润多少,大家都很清楚。
一竞价就刺刀见红。
大家都把广告费花到临界点,再花多一点就亏本的程度。
行业真正的利润都变成了广告费,交给了淘宝。
不是说淘宝不好啊,之前大家在百度上做竞价排名。
百度拿走了行业最大的利润。
所以PC时代百度是BAT之首。
拼多多毕竟还没发育完全,还处于红利期。
就算有广告费,也绝没有淘宝那么夸张。
06
线上开店,成本最低的就是拼多多。
线下开店,成本最低的当然是摆地摊了。
网上已经出现无数摆地摊的攻略了。
地摊经济,是难得的疫情红利。
地摊经济可以让手工艺者、服务业者以最低的成本开店,增加就业机会,解决低收入人口的生活问题。
同时也可以让大家享受更便宜、更便利的服务。
但人间的烟火毕竟是烟火,是有污染的。
地摊经济是以损失财政税收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。
所以,地摊经济只能有短期的红利。
地摊经济给了你开线下“拼多多”店的机会,且行且珍惜。